亟需把建設標準化、綠色化、智慧化農產品批發市場納入“兩新一重”范圍的建議
2020-06-19 09:26:27 來源: 瀏覽量:96072次6月11日至17日,北京市累計確診新冠肺炎患者158例,均與新發地農批市場有關,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反彈,也使“如何建設與現代都市相匹配農產品批發市場”這一城市運營課題再次高頻出現在公眾面前。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核心節點,是農產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將多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聚集起來又快速匹配供給,將農產品配送至區域批發市場、社區農貿市場、商超、餐飲食堂、社區菜店等各個環節。
然而,農產品批發市場也是我國公共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
1、交易模式——現金、現場、現貨
目前我國農批市場仍以傳統的收取攤位、場地租金為主的經營方式,場內交易以現金、現場、現”的“三現交易”方式為主。
2、交易秩序——人員密集、環境臟亂、交通擁堵
由于占地面積廣、交易規模大、人員流動多,導致農批市場管理難度高,環境臟亂、交通擁堵等問題多年來沒有太大改善。
3、市場監管——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追溯體系不完善
相比較于零售行業現代化管理的日臻完善,農批市場管理水平沒有隨規模擴張而顯著提高。農產品標準化、凈菜進城、全程冷鏈、可追溯等理念的落地仍有大量工作待完善。
4、區域布局——市場隨著城市發展自然形成,缺乏整體規劃
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部分是隨城市發展自然形成,缺乏整體規劃布局,影響了農產品配送效率。隨著城市圈不斷擴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從建成時的“地處郊區”變成了寸土寸金的“中心地段”,極易造成交通擁堵。
5、創新發展——建設投入大,社會效益受關注,經濟效益見效慢
農批市場作為經濟主體,首先考慮的是生存與收益問題,其投資主體多是企業,市場的投資、運營、管理、盈虧等各環節均由企業自主承擔。對于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資金又無法快速提高市場運營收益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信息化體系建設等方面就顯得發展滯后。
近年來,新一代標準化、綠色化、智慧化農產品批發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除了更加寬敞明亮的交易場地、更加干凈整潔的交易攤位、更加運行高效的人流車流動線、更加閉環的全程冷鏈、與流通規模更加匹配的檢驗檢疫和廢棄物處理能力等硬件設備設施,還包括建立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基礎上的信息化軟件設施,打通田間與餐桌、產地與銷地的供需信息渠道,建立供應鏈可追溯體系,加強市場的數字化信息體系建設和數字化支付,提高商戶對接效率,建設智慧農批、網上農批,利用大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作為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批市場關系著市民的幸福指數。農產品批發市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大、投入高、規劃復雜、需求緊迫,亟需在政策上、資金上、規劃上給予扶持,建議將農產品批發市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納入促消費、惠民生、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范圍,為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成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 唐俊杰
2020年6月18日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農批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農批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農批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新聞
- 2011-12-07 13:44:32借助批發市場平臺,共同構建農產品多方貿易合作機制...
- 2011-12-07 13:48:22構建以生鮮加工配送為核心的農產品三級市場網絡流通體系...
- 2011-12-07 13:49:57淺析我國調味品在亞太貿易中的資源性優勢...
- 2011-12-07 13:52:09如何提高專業性批發市場的國際貿易競爭力...
- 2012-02-17 14:38:28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